做對事

71961_1629963918775_5369755_n

出社會後一個很深的體認就是,選擇對的事情去做,比認真做事重要,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,認真當一個超商的店員不會讓你賺大錢,認真去經營一個超商,才是對的事情。

當然這點跟價值觀有關,說不定有人就是想當店員而已,但如果是一個想要賺大錢的人而言,當個店小二絕對不會是個好主意。

我喜歡Jamie的這篇文章
財富不是錢

節錄裡面引用的一段話:
如果你想要創造財富,那必須先了解「財富是什麼」。財富並不是金錢。從有人類以來財富就已經存在,甚至更久,其實螞蟻都有財富。而金錢,相對的,則是相當近代的發明。

財富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觀念,它就是「你想要的東西」– 食物、房子、車子、電子產品、旅遊等等。你可以擁有很多財富,但不一定要有錢。如果你有小叮噹的神奇口袋,可以從裡面拉出車子、晚餐、甚至是傭人來幫你洗衣服,或是任何你想要的東西,你並不需要金錢。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如果你身處在冰天凍地的南極,什麼東西也買不到,那你銀行裡有再多錢也沒什麼意義。

所以,財富是你想要東西的總稱,而不是金錢。但如果財富才是重要的,為何每個人開口閉口都是錢、錢、錢呢?因為錢背後代表的是財富交換的過程,在實務上它跟財富是可以互換的。但這兩者不是同一個東西,除非你想要靠著印假鈔來變得富有,否則談論越多關於「賺錢」的事,只會讓你迷失了方向。

金錢其實只是人類社會走進專業分工社會後,所產生的副產品。在一個高度分工的世界,你往往無法生產大部分自己需要的東西。所以當你需要一包米,你必須要想辦法跟農夫拿。在遠古,你或許會用農夫需要的東西和他交換。但是以物易物在實作上有很多困難,如果你是專門製作二胡琴的,請問有多少農夫會願意跟你換?

所以,因為專業分工的需要,人類社會把以物易物的過程,變成了一個兩階段的步驟。你先把二胡琴換成銀兩,然後再拿銀兩去換你想要的東西。這些銀兩,或是任何的中間交換媒介,以往必須是稀有金屬。但近年來我們又把它換成鈔票,而鈔票的稀有性則由政府來保證。

有了金錢的好處是讓交易的過程變得非常有效率,但是壞處就是它讓人們忘記了交易的本質。人們開始以為企業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賺錢,但我們說過了,錢只是過程,錢只是為了拿來換取人們需要的東西。所以,一個企業真正的本質應該是要建立財富,建立人們想要的東西。



最近開始在做比較多的手機上的軟體的開發,這就是我想說的,畢竟手機跟網路才是我喜歡的東西,這個也才是我會想投注熱情下去的地方,在開發的過程中一方面會去討論市場在哪,一方面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在討論軟體流程的時候也學到越來越多的東西,我發現我的個性不是喜歡去拍著別人的馬屁說請你來買我的東西,而做一個東西丟到市場去測試反應才是更讓我興奮的事情,即使在這之間也做過不少不受歡迎的產品,但是so what?

人生就像一場賽跑,先起跑的不一定會獲勝,最努力的也不一定就會最成功,而是是否做對事,所以,keep walking!

留言